生物质供热项目前景巨大但仍有问题待解!
2020-08-21 来自: 武汉金恩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580
生物质能源是世界公认的继煤、石油、天然气后第四大能源库,发展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成为全 球共识,生物质能正成为国 际上替代化石能源的主要选项。总体来看,截至2014年年底,可再生能源在全 球能源终端市场占比18.6%,其中总的生物质能占比为73%,扣除传统生物质能比例也达到30%。
我国生物质能资源的可开采量巨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短期内生物发电的增长态势较为疲弱。主要原因在于原料供应困难、产业集聚不足和商业化不足等问题。
今年1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8年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1781万千瓦,同比增长20.7%;生物质发电9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0%。可以看出,去年无论是从装机容量还是发电量来看,生物质能的年增长率均有下降趋势。并且,相比光伏和风电在发展初期所建立的高速增长率,生物质能的增长率并不算高。
从近段时间的月度数据来看,今年6月份以来,生物质燃料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低于100。生物发电燃料价格连续三个月走低,表明生物质能发电厂对于燃料的需求不高。这进一步说明整个生物质发电行业在短期内的增长可能处于疲弱状态。
我国生物质供热产业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 一阶段是2006年产业萌生到2010年产业链构建初成。这一阶段是行业的艰难摸索期,全国除了广东以外都面临市场上与燃煤竞争的格局(广东因承办亚运会率 先禁煤),生物质供热与燃煤相比无明显经济优势,只有在用户无法选择燃煤时才有机会。
第二阶段从2011年到2016年,这是行业野蛮生长阶段。2011-2014年财政部制定了给予生产成型燃料企业140元补贴的政策,一下子让社会上各类动机的企业涌入该行业,造成行业短期虚 假繁荣,补贴停止后,一大批企业离开该行业。2014年新的环保排放标准实施,在已将燃煤锅炉改造为生物质锅炉的前提下,一些缺乏技术积累的运营企业和使用生物质供热企业单纯为了追求效益,白天烧生物质,晚上燃煤,在缺乏第三方检测机构、行业标准和规范的情况下,燃料中掺混垃圾和染料情况时有发生,大大损害了行业声誉。
第三阶段,2017年年初,环保部发布高污染燃料目录征求意见稿,生物质成型燃料赫然在列,行业面临生死存亡。此事甚至引起国家领导的关注,后经行业协会、专家等与主管部门密切沟通,目录发布时将生物质成型燃料移除,环保部官员也在记者发布会上强调在监管到位的前提下,要鼓励发展生物质供热。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关于推动生物质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对生物质供热产业明确定性;同月,国家十部委《北方地区清洁供暖规划2017-2021》发布,提出规划目标:煤改电供暖15亿平米,煤改气18亿平米,煤改生物质21亿平米。对生物质供热明确定量,更是第 一次把生物质供热放在了排头兵的位置。生物质供热行业的标准也在陆续推出,上海、天津、吉林等地陆续颁布了生物质成型燃料污染物排放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监管标准的出台,有力地保障了生物质供热产业的健康发展,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
生物质液体燃料在交通动力领域,比较突出的是燃料乙醇的使用,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均已实现封闭运行,10%的燃料乙醇与90%的普通汽油混合而成 汽油,截至2016年总量约300万吨。供热信息网了解到但目前添加的是一代乙醇,即玉米制成的乙醇,虽已实现无补贴市场化运行,但毕竟使用玉米为原料存在与人争粮的问题,以秸秆为原料的二代乙醇产业化尚无具体时间表。其他以小桐子等为原料制成的燃料油规模较小,尚不具备市场化能力。因此,总体上交通动力市场,生物质目前尚处在小规模发展阶段。
在生物质能源中,生物质成型燃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过,由于相关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低,加工成本偏高,未能进行大规模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发展不尽人意,一方面是在收集、运输、储存等方面存在瓶颈,难以做到持续稳定供应;另一方面是生物质原料本身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
与此同时,生物质成型燃料设备工作环境的恶劣性,影响了使用寿命和稳定运行,反过来拖累整个行业发展。另外,生物质成型燃料过程中的结渣与玷污倾向,以及低温条件下的焦油析出问题,也是行业发展面临的阻碍。
要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更 好发展,必须实现从收集、干燥、粉碎、成型、燃烧环节所需设备的配套,并打破技术瓶颈,才能在农村及城镇进行大范围推广。长远来看,清洁能源发展大势所趋,生物质成型燃料有望成为全 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向。据预计,到2050年,生物质发电及高品位能源利用比重将达40%。
综上所述,生物质成型燃料可发掘潜力巨大,随着技术进步,应用比重有望大幅提升,前景向好。
《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划内容: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快生物质能供热产业化发展,形成清洁供热能力,在县域规模化替代燃煤供热。到2020年,生物质热电联产装机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生物质能供热合计折合供暖面积约10亿平方米,年直接替代燃煤约3000万吨。形成以生物质能供热为特色的200个县城、1000个乡镇,以及一批中小工业园区。
到2020年
生物质热电联产装机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约3000万吨,生物质燃气(生物天然气、生物质气化等)年利用量约100亿立方米,生物质能供热合计折合供暖面积约10亿平方米,年直接替代燃煤约3000万吨。
到2035年
生物质热电联产装机容量超过2500万千瓦,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约5000万吨,生物质燃气年利用量约250亿立方米,生物质能供热合计折合供暖面积约20亿平方米,年直接替代燃煤约6000万吨。
到2020年
形成以生物质能供热为特色的200个县城、1000个乡镇,以及一批中小工业园区。打造生物质能供热新兴产业,产业体系比较完善,生物质能供热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一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市场规模较大的新型企业。
到2035年
生物质能供热在具备资源条件的地区实现普及应用。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